后疫情时代,我国医疗资源人均并不充裕,国家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弥足珍贵。很多应急状态下临时新建、改造的设施面临闲置或者拆除不经济无法再利用。后疫情时代,常规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性三甲医院和方舱医院如何携手作战?如何提升社会资源、医疗资源的使用效能?尤其是面对呼吸道传染疾病,有限的医疗资源如何能在抗疫时期迅速扩展吸收病患,而平时又如何能充分稳定的运行这些有限而宝贵的医疗资源,本文从医院建设者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根据当地医疗资源分布,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做到平时稳扎稳打,战时迅速启用。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任务的定点综合医院通过平战转换增加收治能力。
1
// 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专科医院本身按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等标准建设,进行选址和规划布局,远离人口密集场所和环境敏感地。
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急诊、医技科室和住院部本身的设计已具备各传染性疾病性质的医疗流线,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因此战时主要通过平战转换实现增加收治某一疾病的人数。
如传染病专科医院原有床位数饱和无冗余,考虑在其院内预留场地搭建装配式临建用房,战时快速增加容纳能力。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规划烈性传染病的建设用房,适当放宽建设用地指标限制或严格规定预留空地的比例,预留空地要明确建设用地性质,在预留用地可做好硬化铺装,基础、给排水、强弱电、暖通、雨污水、医用专项等系统做出容量预留与管线预埋,战时可迅速实现临时设施搭建。
案例:某市医院作为市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疫情之初根据位置选择两幢感染病大楼(共360张床位)先后将病人腾出积极备战,充分发挥病区“三区两通道”布局流程和全方位消毒隔离的优势,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安全,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随着疫情发展,又在院区新建100张临用医疗隔离病床,改建新增29张负压病床,启用负压手术室(产房),确保足够的救治床位。搭建远程工作环境便于专家沟通交流和远程会诊等,为临床一线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
// 定点综合医院
定点综合医院: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是发热哨点、发热门诊等,可参照《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规定,规划“平疫结合”区。
新建的“平疫结合”区应当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配置上统筹考虑,满足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消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在符合平时医疗服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疫情时快速转换、开展救治的需要。
改建的“平疫结合”区按照“完善功能、补齐短板”的原则,在既有院区功能流程合理整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平时及疫情时的功能设置,开展针对性建筑设施改造及预留,制定疫情时快速转换方案。
“平疫结合”区域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卫生间距应大于或等于20m,并设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规划充分考虑全院的交通组织流线。选择独立院区或现有院区内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兼顾平时与疫情时的医疗服务内容,可充分利用发热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等建筑设施,提高平时利用效率。
“平疫结合”区域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合理规划医患流线、洁物流线。新建用房适当预留设备容量和空间,“平疫结合”区设置独立的设备机房和设施。考虑应设置相对独立的污物暂存区,预留独立的传染性医疗垃圾暂存区。
通风空调系统平疫结合统筹设计,平疫结合区的护理单元疫情期间可转换为负压。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减少接触感染风险和减少人工体力劳动,宜在发热门诊区采用智能化体温测量,实现智能化预检分诊和筛查;宜在污染区采用智能机器人配送药品、医疗器械、餐食等工作。
贰
利用社会资源
医院建设用地紧张,本身正常运行的医院都已在发挥最大能力收治病人,如果原医院院内没有预留场地搭建临时用房。地区综合考虑社会资源,考虑位置合理的公共空间较大的既有建筑如体育馆、展览馆改建方舱医院,改造和恢复成本较低。
方舱医院一般包括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体育场馆本身的功能区较多(运动员区、裁判区、媒体区、办公区、贵宾区、观众区)也均设计有可独立的进出流线,结合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和传染病设计规范改造出符合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医务通道、患者通道”的临时医院较为合适和方便。
如果对有条件进行方舱医院转换的体育场馆,建设时加入“抗疫”设计,考虑配置少量门诊区及小型移动CT等移动医疗设备场地和设备接口的预留,科学设置空调等设施设备,疫情时能够较快转化为方舱医院的功能。
当方舱医院利用原建筑物空调和排风系统时,原建筑物空调为全空气系统时:应设置为直流式送、排风系统;空调机组关闭回风阀,封堵回风口,新风阀全部开启,全新风送入。
原建筑物空调为风机盘管(VRF室内机、分体空调)加独立新风系统时:新风系统按最大新风量全天运行,同时各房间排风不间断运行。条件允许时也可临时加装排风系统,排风机应设在室外排风管路末端,并设置防护措施。污染区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排入消毒单元消毒合格后排放。
排水系统应分区设置。排水管道在接入消毒单元之前应以全密闭方式敷设。排水系统通气管出口应设置在远离人员活动区并且通风良好的室外部位,污染区的排水系统通气管出口应设置高效过滤器或其他可靠的消毒设施。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产生的所有污废水均应收集处理。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叁
推进应急医院建设的
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化、工业化
战役中军用的可移动医疗空间主要分为独立式和组合式。可移动独立式单元民用最常见就是采血车,2020年方舱CT大显身手,应急结束后的CT部分可继续安装于医院影像科使用。
表1 可移动医疗空间分类
可移动 医疗空间 |
“独立式”可移动应急医疗空间体系 |
救护车 野战医疗车 野战手术车 医疗船 医疗直升机 |
“组合式”可移动应急医疗空间体系 |
车载式野战医院 方舱医院 野战医疗所 帐篷野战医疗所 |
1
// 可移动医疗空间的建设
参照军用的可移动医疗空间,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快速应急医院的医疗单元设计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工业化、安装装配化的发展。
疫情期间,为满足短周期应急医院的建设需要,使用了各种装配式建造方式,无论哪种快速用房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成熟性、大量性和货源充足,能够满足材质价格及使用时间最高的效价比。常见的临时快速用房,有集装箱装配式,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快,模数较为固定,价格略高;也有板材活动房现场组装,灵活性高,受模数限制较小。
参照可移动医疗空间模式,根据医疗工艺的特点,综合应急用房、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单元模块,将各医疗功能单位、病房单元、辅助用房及保障单元模块化设计,各单元预留可组合接口。现场预留机电设施需要的水电气和排污处理总接口。
2
// 改进医疗模块单元
改进研发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压病房、检测实验室等传染治疗与防控的医疗模块单元。提升应急用房材料更为结实耐用材质,研发可回收利用的钢结构、钢制隔断材料。将整体式卫生间、模块化内装、智能化系统(设备管理、安全监控、医疗专项)等融入。工业化统一量产,降低成本,方便安装拆卸及运输,现场短时间装配式内组装完成。充分发挥机器人、物流系统的优势,并做好相关机电配套、物品交接等空间的预留。
3
// 发挥BIM技术在装配式设计中优势
运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智慧建造、高效管理,优化已有装配施工。发挥BIM模型空间可视化、数据分析的优势,将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构件生产方等集中在BIM管理平台上,提高工作效率、精准投资测算。如加工建造前通过虚拟搭建,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排查,优化设计模型。发挥BIM技术在装配式设计中优势,设计阶段BIM模型直接拆解为生产阶段的构件模型,加快建设速度。对于物流路径、消防逃生路径、感染扩散路径进行模拟,择优选择方案,有效防控避免发生事故。
蔡志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建办
蔡志芳,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结构工程专业。
2010年起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一院)基建办工作。先后参与放射科机房改造工程、血液净化病房工程、内科病房楼改造工程、消毒供应中心新设备(锅炉)更换工程、苏大附一院总院一期工程(1200床、20万平方米)和苏大附一院总院二期工程项目(1800床,建设中),工作在与医疗沟通和工程管理第一线,全过程参与医院项目的建设。曾发表《施工中既有建筑加层可行性研究及实例》等文章,多次向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与规划管理专业委会学术年会等投送医院建设方面论文并获奖。
全国服务热线:0755-22950511
邮箱:sales-center@kawallchina.com